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综合新闻

“看到那个终点,才会反思应该怎么活着”

来源: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7-05

小时候的刘江江跟着爷爷去参加葬礼,常看到好多好吃的、好玩的,还有唱戏的、放电影的。“所以小时候我对葬礼印象就很深刻,当然更多是关于有趣好玩那一部分,这甚至是我文艺爱好的启蒙。”

刘江江在电视台做记者、做栏目剧的时候,就对殡葬题材的东西比较感兴趣。“2018年,我去白洋淀采风时接触到了好多风土民情。”在白洋淀采风期间,刘江江听到过一个故事:一年夏天,有个小孩沉到水里了,下去了三拨人没捞出来,最后一个捞尸队的大哥把小孩的尸体捞上来了。“听这个故事的时候,突然就明白了这个职业的高光点在什么地方。”

开始写剧本是在2019年3月,他说,“有一天我下班,电视台旁边有一个殡葬寿衣店,门口停着一辆车,车应该是在搬家或是倒货,都是花圈、骨灰盒。傍晚的时候,透过门窗我看到茶几旁边坐着一个小姑娘,在写作业。那个画面直接触动到我,我觉得好像看到了一种主题。有了这个想法之后,很快就写出了剧本第一版。”

刘江江透露,朱一龙在看了《人生大事》剧本后就想演了,“朱一龙是一个好演员,他演了10年戏了,表演经验非常丰富。”

统筹/满羿

“种星星的人”

《人生大事》成为近来内地影市的一件“大事”,包括刘江江导演自己也没想到,他导演的首部长片成为一部黑马之作,影片于6月24日18点上映,成为今年情人节之后首日票房最高的国产电影,目前票房已过4亿元,暂居年度票房榜第九名。

殡葬师为何被喻为

想拍部关于殡葬题材的电影,可以说是刘江江的一个“执念”。这与他的成长环境有关。刘江江老家在石家庄郊县,爷爷和大爷都是木匠,偶尔会帮村里的人做棺材、操办丧事,“十里八村谁家有丧事,爷爷会去帮忙,我们方言叫做‘大了',事了拂衣去的那个‘了'。”

《人生大事》讲述了殡葬师莫三妹(朱一龙饰)在刑满释放不久后的一次出殡中,遇到了孤儿武小文(杨恩又饰),小文的出现,意外地改变了他对职业和生活的态度。

对于为何三哥的大名是莫三妹,刘江江解释说原本叫莫三鼻,意思是像爱护面部器官一样去爱惜这个儿子。“因为他上面有个姐姐,还有个哥哥,哥哥早逝了,家里就给他取了三鼻这个名字。后来为了戏剧性更强,就改成了三妹,但蕴含的情感是一样的。他父亲老莫看上去对儿子要求非常严格,以至于莫三妹一度认为父亲并不喜欢自己,但这个名字实际上却代表着三哥是老莫最心疼、最珍惜的孩子。”

选择在武汉拍摄是因为朱一龙

在选景时,刘江江的要求就是“烟火气重”:“虽然我们讲的是葬礼,但实际上我们是站在葬礼的这头讲生活,我们去了天津、青岛,也考虑过重庆、武汉。”最终定下武汉,是在确定了朱一龙出演后,“朱一龙是武汉人,我们想要的是一个他更容易驾驭的城市,因为我们想呈现出来一个更接地气的人物。”

拍摄《人生大事》,刘江江说是想用一个更接近观众的方式,植入一个可能大家平时不怎么去谈的话题。“每个人都是要走到终点的,我们给大家提供了一个讨论的切口,看到死亡那个终点,才会来反思我们应该怎么活着。整个影片的呈现方式是强对比的,虽然殡葬店的主色感觉上是黑白灰,但是殡葬店里发生的故事是彩色的、生动的,每一个人物也都是鲜活的。”

片中三哥和小文的对手戏也是影片的泪点,刘江江说自己经常被感动,“三哥给小文恢复了外婆短信里的声音,那场戏我被打动到。他们两个重逢那场戏,也是因为有几种演绎方式在我预想之外,让我破防了。”

朱一龙为了角色做了很多改变,比如,剪短了头发、增了肥。用刘江江的话说,给朱一龙做了“毁容式”的设计,“从造型上、走路、坐,然后说话的方式上,从里到外、从上到下给他做了改变,让大家看不出来他是朱一龙。”

为什么会想拍三哥和小文之间这种非血缘关系的亲情呢?刘江江解释道,是因为他从12岁开始过集体生活上私立中学,然后上大学,“其实直到现在我跟我父母在一起的生活时间远没有跟这些没有血缘关系的朋友在一起多。我觉得这种感情也是很奇妙的,有时候并不比有血缘关系的感情浅薄。”

该剧导演刘江江2008年毕业于西南政法大学,毕业后在河北广电工作,给电视台拍栏目剧《村里这点事》,做了11年。2017年节目停播,他随后进入电影圈。他自编自导的以华北丧葬文化为故事背景的《上天堂》(后更名为《人生大事》)入围了2019年平遥电影节的陌陌·平遥创投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