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刘招华和朋友吃饭的时候,看见电视上出现一个通缉令。他问通缉令上的人和他长得像不像?大家都说很像。为什么吃完饭后,他就赶紧逃跑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1966年,刘招华出生于福建福安赛岐镇苏洋村的一户贫困家庭,他的父亲早在解放前就是个卖豆腐的,解放后依然靠卖豆腐为业。
刘招华的上面还有4个哥哥姐姐,他虽然是个幺儿,可是逢上那个物资本就匮乏的年月。再加上福建又多山少田,因此一大家人的生活过得极为艰难,而刘招华自然也很难得到宠爱。
在刘招华12岁时,积劳成疾的父亲,丢下了本就体弱的妻子和孩子们撒手人寰了。父亲离世后,一家人生活的重担就全部压在了母亲身上。
虽然刘招华年少,但他却很有孝心,看到母亲每天十分操劳,他曾提出辍学的建议。不过由于他的成绩优异,母亲盼着他将来能出人头地,所以没有同意。
但是仅过了2年,母亲还是因操劳过度一病不起。由于看不起病,没捱多久也离开了人世。
由于家境贫困,刘招华在读高二时,因为实在筹不齐学费,最终还是辍学了。
起初,刘招华跟着大哥刘招福学汽车修理。可这并不是他喜欢的事情,再加上大哥脾气暴躁,所以他仅学了几个月后,便报名参军去了。
当时,刘招华在武警福州边防支队当兵,他有文化又很聪明,在服役期间又表现得非常积极,因此军队领导很喜欢他,也把他作为年轻的储备干部重点培养。
所以在部队当了2年兵后,他就被领导推荐到了武警福州指挥学院进修,毕业后顺利提干,成为了军队干部。
对于刘招华来说,能留在部队并且还成了一名颇受重视的军队干部,这已经是很好的一条人生之路了。毕竟他还年轻,未来他还能在部队上大有可为。
刘招华做军队干部的时候,曾奉命看守过一个叫陈道中的台湾人。
陈道中曾在台湾担任过检副署长,回到大陆后由于政治原因受到关押。刘招华对他非常客气,所以两人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交往后,彼此在了解对方的过程中竟颇有些相见恨晚的感觉,于是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刘招华读书的时候特别喜欢化学,曾经在化学比赛中还获过奖。到部队后,刘招华在闲暇之余,还喜欢买一些关于化学方面的书回来看,因此他在化学上倒很有些见解。陈道中得知他的爱好后,便和他谈起了流行于东南亚的一种化学毒品——冰毒。
陈道中还告诉刘招华,他在台湾的时候,冰毒很受台湾年轻人的喜爱,再加上台湾并没将其定性为毒品,因此冰毒在台湾销量很大。除此外,陈道中还和刘招华讲了一些冰毒用于二战的故事,这让刘招华对冰毒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于是他不断向陈道中提出关于制作冰毒的问题,陈道中虽然对冰毒了解,可对制作冰毒不甚了解,所以就给他推荐了一些资料给他学习。
陈道中恢复自由后,曾拿100克麻黄碱给刘招华,让他用来练手。
有了原材料,刘招华不禁大为高兴。他躲在一家宾馆里凭着他掌握的化学知识,居然在不到3个小时的时间里就用材料进行化学反应后合成了50克冰毒。
这时,刘招华认识了女大学生吴云青。当时,吴云青还在福建师大读书,刘招华所在的部队离吴云青的学校有一百多公里的路程。再加上当时交通不便利,虽然刘招华经常到吴云青的学校去看她,但这种异地恋,却让吴云青很不满意,多次对他发牢骚说现在见个面都难,以后结婚了那不是更麻烦,话里话外的都有嫌弃。
为了不影响和吴云青的感情,再加上和陈道中在一起时听多了关于发财赚钱的门门道道,刘招华就不想继续留在部队了。为了能提前转业,刘招华利用他当司务长的权力,贪污了一笔145.15元的公款。到月底查账的时候,这笔钱果然就暴露了出来。于是,他被武警福州边防支队记了一次大过,而他也因为在政治上有了污点,被部队要求提前转业了。
转业后的刘招华,被分配到了福安人民法院做了一名司法警察。
在地方工作期间,善于交际的刘招华,很快就凭着他的好口才得到了单位上下一致好评。最关键的是,刘招华在工作中表现非常突出,比如办案子的时候,遇到顽劣抵抗的,他总是第一个冲上去把罪犯打趴在地。往往几个人制服不了的魁梧大汉,他也能轻而易举制服。所以他在工作期间不仅立过“三等功”,还被评过“优秀工作者”,很快他就成了领导们培养的年轻人才骨干。
1991年,由于刘招华脑子活,在社会上又很有人脉,所以他被借调到了市政府做招商引资的工作。